Administrator
发布于 2025-03-06 / 8 阅读
0

数字中国”规划顶层设计:哪些企业将率先受益

未来数字技术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遇、新动力。

近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近日印发的《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提出,到2025年,基本形成横向打通、纵向贯通、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,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。到2035年,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,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。

2020年3月,我国第一次把数据正式列为与土地、资本、劳动力、技术并列的第五大生产要素。2022年底又出台了《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》,也就是‘数据20条’,再到现在出台的《规划》,数据被提到一个非常高的位置。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,已经快速融入到生产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,同时,数据也是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的基础,通过与各环节的融合,悄无声息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、生产方式、和社会治理方式。

针对数据本身具有的无形性、非消耗性,且接近零成本无限复制的特点,给传统产权、流通、分配、治理等制度带来新的挑战。结合在数据生产、流通、使用等过程中,个人、企业、社会、国家等相关主体对数据有着不同利益诉求,表现出复杂共生、相互依存、动态变化的现象,《规划》明确了有关数据要素的全方位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,让这样“复杂”的局面有了统一的管理体系,也加快数据价值化的进程。

《规划》提出,要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。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。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,研究制定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。同时,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在农业、工业、金融、教育、医疗、交通、能源等重点领域,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。

但是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,是一个涉及改革创新的系统工程。需要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,在攻克关键共性技术、前沿引领技术、颠覆性技术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,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此外还要做好数字治理的“内力”修炼,为政府赋能、为市场增效、为社会赋权。另外,从消费端到生产端,“数实融合”趋势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利,也会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新动能。

未来以下三种类型的行业类型将率先拥有更多的机遇、动力:一是数字化平台企业和提供数据服务的企业,这类企业可以围绕数据做数据确权、数据交易、数据加密开放共享等;二是企业本身在经营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数据,这类企业可以将数据进行加工整合,自用或开放给其他企业用;三是一些企业本身在数字化的进程中有很多数据的积累,比如金融、工业、能源、交通、航天、电商等等。

未来不远,行则将至。行而不辍,未来可期。人人都会成为见证者、参与者和助力者。我们将见证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,也将会有更多企业和产业参与到数字化转型、数字化赋能中来。